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动漫产信息和研究
《喜羊羊与灰太狼》:卖座的理由与改进的空间(6.8)

说《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近年来在国内的电视荧屏上最大红大紫的一部动画片,这一点也不为过。由它改编的电影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在假期里甚至出现了省级卫视为了争夺收视率,全天8小时滚动播放“喜羊羊”的局面。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国产动画形象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一部动画中的形象就占了近一半的比例。

 

《喜羊羊与灰太狼》究竟为什么能如此大受欢迎?为什么不只是小孩子,很多青年人、成年人都对这部动画片情有独钟?这是本文希望探求的东西。

 

一、剧情结构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节可以说非常简单,每一集都重复着一个经典的模式,那就是灰太狼想要抓到青青草原上的小羊,但是小羊们每次都凭借勇敢和智慧让灰太狼大败而归。

 

这种发生在一对天敌之间的无休止的战争,我们曾在《猫和老鼠》中见过。汤姆猫想要抓到小老鼠杰瑞,但是每一次都抓不到,杰瑞即使到了汤姆的嘴边也能巧妙地逃脱。这种发生在一个强大的“恶势力”和一群弱小的、但却善良勇敢的“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我们也曾在《蓝精灵》中见过。格格巫和阿兹猫想要把蓝精灵们抓起来吃掉,但是只有苹果大小的蓝精灵们依然凭借团结和智慧,每次都让格格巫灰溜溜地败走。

 

事实上,除了《羊羊运动会》和《古古怪界大作战》等少数几个具有连续剧情的单元以外,《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每集剧情都是这种相对独立的、模式化的情节。结局的千篇一律是这种模式化最大的表征,但这对于动画片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观众在预知了一个必然发生的结果的时候,会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过程的新颖性上。可以说,具有模式化结局的系列动画片都是通过一成不变的结局和千变万化的过程之间的交相辉映来实现其价值的。结局的不变为过程的变化增添了某种噱头,而过程的变化为结局的不变提供了观看的理由。

 

要实现一成不变的结局,相对简单。《喜羊羊与灰太狼》每集的结尾基本上要么让灰太狼被炸到空中,要么掉进河里被食人鱼追赶,要么在狼堡中被红太狼用平底锅欺负,然后嘴里大喊着“我一定会回来的”。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实现千变万化的过程呢?笔者认为:《喜羊羊与灰太狼》主要是通过三种手段——新人物、新场景和新道具来实现过程的丰富性的。

 

第一是新人物。《喜羊羊与灰太狼》差不多每集都会出现的人物是喜羊羊、沸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懒羊羊、慢羊羊、灰太狼和红太狼。可以说《喜羊羊与灰太狼》大部分的剧情都是通过这八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实现的。但如果仅仅通过它们来完成所有剧情又是略显单调的,因此编剧就要时不时增加一些新的人物进来。比如在《拳击擂台赛》一集中就出现了一个新角色拳击小袋鼠。该集讲述了一只学习拳击的小袋鼠一开始害怕狼,后来在喜羊羊等小羊们的帮助下敢于和狼挑战并把灰太狼打跑的故事。小袋鼠这个新角色让这一集充满新意,如果只是沸羊羊学习拳击,就不会给人这样的新鲜感。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新人物不只出现了一次,比如羊族祖先软绵绵、慢羊羊年轻时的搭档西域刀羊、暖羊羊的狼族朋友蕉太狼等等。新人物是只出现一次,还是能再次登场,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孤立的,而后者是联动的;前者只是丰富了某一集的剧情,而后者则可谓丰富了整部动画的剧情。因为角色的再次出现会使它先前的出现具有某种历史感,从而让这个角色在人们心目中一下子超越一般,占据特殊的地位;甚至有时候观众会产生这样的期盼感:不知道这个角色下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呢?

 

第二是新场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要场景是羊村学校、青青草原、狼堡和狼堡外的森林。大部分的故事都发生在上述四个场景中,这是为了维护《喜羊羊与灰太狼》世界观的稳定,但是编剧不时加入一些发生在新场景、新环境中的故事,也的确为本片带来了不少新意。比如《水上乐园》一集就发生在河马俱乐部这样一个新场景中。该集讲述了四只小羊来到河马俱乐部,误以为那里是水上乐园,并且把灰太狼当成了乐园里用来娱乐观众的道具狼,不仅一点畏惧感都没有,反倒把狼打跑的故事。片中的水上乐园让人们感受到和青青草原完全不一样的新氛围。

 

第三是新道具。《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剧情上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发明和道具来推进故事的发展。这一点非常类似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灰太狼和羊村村长慢羊羊都是发明家,它们经常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道具。比如在《大小药丸》一集中,灰太狼就通过发明能让身体变大和变小的药丸,让自己进入羊村,而最后慢羊羊也通过变大草和变小草,让误食了变大药丸的懒羊羊恢复了原状。可以说,千奇百怪的道具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也让这部动画片具有一定的益智性。

 

无论是新人物、新场景,还是新道具,其实都是产生创意的方法,因为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想要在500集的动画片中不断推陈出新是很困难的。

 

二、人物形象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塑造了众多可爱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首先,在人物的造型设计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忠实地完成了可爱形象的三要素“圆、胖、Q”。主人公喜羊羊的身上充满了圆的元素;众多小羊以及灰太狼都不是瘦高型,而是敦实型;再加上Q的观感——所谓Q就是指比较大的头身比,一般人的头身比为1:7或者1:8,俊朗的角色往往设计为头身比1:9甚至1:10,而可爱的角色往往设计为头身比1:2或者1:1。为什么要把形象设计得很可爱呢?因为可爱是一个卡通形象抓住观众的心,使之产生消费欲望的一个重要理由。

 

其次,在人物的性格设计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也采用了最容易突出喜剧效果的“扁形人物”设定。“扁形人物”是指只有一种或很少的几种特性的人物;与之相对的,“圆形人物”是指包括一些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特性的人物。一部成人化的影片,往往需要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多个侧面,因此更需要使用“圆形人物”;而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以幽默搞笑为目的的作品来说,“扁形人物”的使用反而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明确,从而增色不少。

 

此外,《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对形象颜色的选取方面,特别注重结合人物的性格以及受众的心理学特征。比如:美羊羊作为女生的代表选择了心理学上女生最喜欢的粉色,而喜羊羊则选择了男生最喜欢的蓝色,沸羊羊为了体现其生猛的特点选择了棕黄色,因为晒黑的皮肤往往给人特别健康和阳光的感觉等等。这部动画片还特别注意起名字的艺术,把中文中带“羊羊”谐音二字的词语几乎全部用遍,既有文化情趣,又很容易让人记住。诸如“羊羊”、“绵绵”一类的叠词在人物名字中的大量使用,也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因为叠词往往能激发起他们某种撒娇的欲望。最后,《喜羊羊与灰太狼》对人物形象声音的包装也非常到位,其配音水平在国内动画片中可谓佼佼者,配音演员们对喜羊羊、灰太狼、懒羊羊等多个形象的传情演绎令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人物方面还有一点需要解析的,就是在人物关系设定上,这部动画片有明显的家长缺失的属性。羊村是由一位年老的村长和一群孩子构成的,而这些孩子的家长——即它们的父母,是完全缺失的。然而另一方面,你会发现动画片里唯一的中青年阶层就是灰太狼夫妇。一个消失的家长群体与一个处在和家长同样年龄层的对立面的树立或许只是一种偶然,但我们也似乎隐隐能感觉到这部动画片包含了一种把家庭矛盾转嫁为天敌间族群矛盾的隐喻。小孩子们在看到喜羊羊每次把灰太狼打跑的时候所获得的那种快感,决不仅仅是来源于一种正义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而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对家长、对权势、对压迫的叛逆和反抗的欲望。

 

三、表现形式

 

《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表现形式上,最大也是最直观的特色就是Flash风格。有人对这种风格大加诟病,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笔者认为这种意见值得商榷,因为电视媒体本身就不是高端艺术品展览馆,而是一个雅俗共赏之地,在这里需要的是内容与形式很好结合起来的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轻松、搞笑的主题与其Flash风格就非常般配,如果用迪斯尼传统精细的二维手绘方式制作,不仅会大大增加成本,效果上可能也会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喜羊羊中的噱头并不是《猫和老鼠》中那种纷繁变幻的肢体语言和节奏飞快的动作戏,而是靠各种特殊道具推动的斗智性情节,Flash动画或许不适合表现前者,但在表现后者方面却绰绰有余。

 

此外,在表现形式上这部动画片还有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小细节,它们也是构成影片整体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漫符”的大量使用。无论是懒羊羊睡觉时嘴里吐出的“zzz”,还是灰太狼在感到尴尬时脸上淌下的汗珠,这些在漫画中常见的表意符号被广泛地引入到本片中来,使这部动画片在抒情达意上能借用漫画的语言表现得更加到位,观众在观看时也充满了轻松、愉快之感,这与本片的主题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是“无厘头”手法的运用。所谓“无厘头”,就是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进行莫名其妙的组合串联,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一种方式。本片中时常出现对太阳和月亮拟人化的处理,或是用专门的镜头描写天空中缓慢飞过的小鸟,这些都在日本经典的无厘头动画《阿拉蕾》中可以见到。懒羊羊头上的大便发型与慢羊羊村长一旦陷入长考头上就长草的设定,这些“无厘头”符号的使用,也有助于提升影片轻松、搞笑的氛围。

 

最后是“三位一体”的动画构成。所谓“三位一体”,是指每集动画片除了首尾的主题曲以外都可以被分解成三个部分:一个是推动剧情的主体动画,一个是影片开始时交待片名的8秒钟开场动画,还有一个是用来串联剧情、进行蒙太奇拼接的过场动画。尤其是片头的开场动画,每一集都各不相同且富有创意,这非常难得。它和过场动画一起,帮助影片营造出一种轻松、搞笑的气氛。

 

四、问题批评

 

虽然《喜羊羊与灰太狼》获得了票房和收视率上的巨大成功,在剧情结构、人物设计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它并非是完美无缺的。笔者认为它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第一,作为一部以低幼受众为主要对象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还不够“绿色”。这也是为什么它一开始没有被央视青少频道选中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年轻人对灰太狼这个形象非常认可,因为他对待妻子的态度实在堪称楷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承认,红太狼对灰太狼的“家庭暴力”是对现实婚姻生活的一种夸张表现,而这在小孩子眼里很可能被误解成为真实的、理所应当的状态。此外,这部动画片中也曾经出现小羊用剑割断巨龙头颅的镜头,而且从巨龙的胸腔里迸发出了血液,虽然这段情节是在懒羊羊的梦境中出现的,但还是过于暴力,和整部影片的风格不符。事实上,如果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优秀的儿童动画片,比如英国AKA工作室的动画单本剧《失而复得》以及尼可罗丁公司出品的系列动画片《你好!凯兰》等等,无论放到哪个国家都是绝对安全和“绿色”的影片。这些优秀的儿童动画片决不会靠打擦边球和一些哗众取宠的表演来吸引观众。

 

第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文本深度还不够。这里并不是指要让小孩子们看完动画片后受到什么教育,而是说至少要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现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文本,多是以游戏搞怪为主,但为什么会有这场游戏搞怪的目的性不强,游戏搞怪完了以后的启发性也还不够。同样是以古怪道具为特点的《哆啦A梦》,在文本的深度方面就明显强于《喜羊羊与灰太狼》。因为《哆啦A梦》里面的道具,更多的是结合了人们的欲望而诞生的。比如野比希望能去未来世界看一看,看看自己将来到底在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好妻子陪伴等等。这其实不仅仅是野比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所有人都会存在的疑惑——每个人都有去看看自己的未来、以弥补一些可能会犯的错误的欲望,因此才诞生了“时间机器”。观众和《哆啦A梦》的互动是深刻的,就是因为它激发了观众内心的想法和诉求。相比之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道具所完成的功能就相当表面化,只是一个角色一时之需罢了,它的动机性和目的性都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