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接受巴依老爷与阿凡提“并肩作战”——连喜羊羊都可以和灰太狼一起完成任务、熊大熊二也可以跟光头强和睦相处,巴依老爷和阿凡提为什么就不成呢?我甚至可以接受阿凡提追求真爱——虽然阿凡提的故事真的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是一个人民英雄的故事,是一个孤胆英雄用智慧挑战强权的故事,是人民用自己的力量战胜统治阶级的故事。
但是我无论如何接受不了阿凡提与贵族女孩的这场通婚奇缘。请别把阿凡提变成男版的艾玛。
看过和喜欢老上海美影厂的14集美术片《阿凡提的故事》的人都会知道,阿凡提从始至终代表人民,代表贫下中农,代表受到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老百姓,替他们说话,智斗恶霸和权贵。人民热爱他、信赖他。当权者无时无刻不想惩治他,但却又害怕他,忌惮他,每每总被他嘲弄。他的身影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每当看到权贵被他的智慧巧妙打败却又哑巴吃黄连的时候,你都会有会心的一笑,从心底萌生一种扬眉吐气的阶级快感。
虽然这种阶级属性已经不会在今天的影视作品中着重表现了,但你可以弱化它,却不能逆它而行。你不能让阿凡提和一个权贵之女——即使她善良有爱心——去萌生奇缘,相互爱慕。这种爱情可以是阿小提的故事,甚至可以是阿凡达的故事,但绝不会是阿凡提的故事。你让相信阿凡提永远会为自己说话的贫下中农、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情何以堪?
这种奇缘世界观只是阿凡提变味的冰山一角。我再举一例。
阿凡提是人,不是超人,更不是神。影片不能像写超人一样写阿凡提,他和人民的关系不是崇拜与被崇拜的关系,而是阿凡提就是人民中的一员,他就是一个老人眼中的小孩子、大哥眼中的小老弟,只不过他非常聪明又敢于替老百姓说话。老版《阿凡提的故事》中,阿凡提说能教会驴说话,他身边的朋友们也都不相信,一周两周过去了,总有人问他,你的驴会说话了吗?在当权者误以为他落入陷阱、当老百姓都替他捏把汗的时候,阿凡提依靠聪明才智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地解决了问题,这是阿凡提故事的本真味道。
在这部电影新作中,阿凡提简直成了全知全能的超人,他拥有的已经不是智慧了,而是上帝视角。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不仅会外国语言,还手艺灵巧可以制作达瓦孜竿,而且破解谜题全无难度。全片只有开篇时,他以闻到羊肉味道驳斥巴依老爷要为唱歌声收钱的一个小片段,还算是让人看得懂、能会心一笑的智慧。人民也把他推上“神坛”,非要让他去寻找水源。
作为影片拍摄的质量,也和当年那种精益求精的状态没法比,让人感受不到精彩之味。该简洁的时候用大段的笔墨来讲述,该重视细节之处又一笔带过,让观众一头雾水。80年代中国动画讲求“整体构思”的创作指针,到了今天这种“整体构思”感却是一点也没继承下来。
我还是再举一例,还是要说说阿凡提的人民性问题。
我要再次不厌其烦地说,阿凡提的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突出阿凡提与人民的关系,而不是突出他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我们看当年《阿凡提的故事》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拍摄手法就是着重描写他者的状态,也就是当阿凡提做出一个离奇举动的时候,老百姓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当权者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小黑驴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种注重他者的表现就会让阿凡提的一举一动都和人民关联着,和权贵者关联着,最后再用小黑驴加一点幽默佐料。整个影片就会特别饱满。
你看我多次推荐的一部日本动画片《仁太坊—津轻三味线始祖外传》里最后那段三味线的演奏。镜头不是一直对准演奏者,必须要对准观众,换句话说要对准人民。男女老少听到仁太坊的演奏流露出怎样的表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他的对手有怎样的动作,那些对他怀疑、挑剔的高僧们又有怎样的反应。正是这些他者的反应才造就了仁太坊的传奇。
所以写阿凡提,就要注意其他人的表情和动作,用这些情态来反映出阿凡提对他们的影响。而不是像影片中所表现的这样,完全聚焦阿凡提个人。当阿凡提前往地下找水源的时候,留在城里的人民是什么状态呢?他们相信阿凡提能找到水源吗?他们是如何想到要去帮忙或者解救阿凡提的呢?你只有表现了和阿凡提息息相关、有鱼水之情的人民的状态,才能让最后他的被救显得伟大而感人。
最后我想说说娱乐作品也可以有深度的问题。
《西虹市首富》中沈腾饰演的那个守门员不仅守住了球门的底线,在面对金钱考验的时候也守住了人性善良的底线。可以说,一个深度就可以让所有哗众取宠都蓬荜生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娱乐作品也要有深度的原因。
回到这部作品中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就是达瓦孜,也就是维吾尔族传统的杂技表演艺术走钢丝。如果你能把走一场在悬崖之间的钢丝与走一场人性道德的钢丝相结合,那就能让这个意象更加有深度。阿凡提从未真正面对过大是大非的抉择,如果遇到了他会怎么选择,这场达瓦孜表演无疑将比悬崖上的那场更加扣人心弦。
所以,我们不能说影片在创作上不认真,我们只能说创作团队对影片到底要表现什么和怎么表现思考得不够。既缺乏老一辈那种整体构思的方法论,也没有做好案头工作和第三方剧本医生,这才导致阿凡提最终变了味。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