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动漫产信息和研究
从“星星狐”看低幼动画片的特征

《星星狐的体验》是我最近看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它的受众定位是5-8岁儿童。从观感上看,它和美国知名的低幼动画片《小熊维尼》有些类似,都是讲述一群拟人化的动物小伙伴之间发生的生活故事。但是区别在于,两者让小朋友进入剧情的带入感发生要素有所不同。《小熊维尼》用的是一个真正的小男孩的形象,由他——作为道德模范——来同维尼及它的朋友们发生互动,这样顺理成章地把小朋友也带进那个异世界。《星星狐的体验》则是通过一本虚拟的愿望书,让星星狐在每一集中尝试一个新的职业,然后围绕这个职业进行带入式的体验。

 

这个创意是一个不错的创新,因为每个人都是三种属性的结合体,家庭属性、职业属性和社会属性。家庭属性是说这个人是父亲还是母亲,是儿子还是孙子,广义上说有着怎样的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职业属性是说这个人是医生还是科学家,是老师还是学生,是老板还是打工仔等等。社会属性是说这个人是个伟大而不平凡的人物(比如超人)还是个普通的小人物(比如瓦力),是个对社会有着积极作用的人还是有着消极作用的人,是个推动世界进步的人还是个阻碍世界进步的人——在故事剧情中往往反映为正面主人公或者是反叛大Boss。

 

以往我们的低幼动画片,在家庭属性方面是涉及最多的,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等,对社会属性往往是采用儿童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正邪两分、非黑即白的处理方法,而职业属性或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涉及较少。《星星狐的体验》能把家庭属性、职业属性和社会属性比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小朋友初始的朋友观、职业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虽然,故事在每一种职业方面仅仅做了最简单的描写,但这足以引发儿童的某种兴趣感和憧憬心理。小孩子接受事物主要是在体验一种同化,比如他们能从同类那里对比出自己的优势;他们能从动画片中的小孩子或者小动物那里找到自己生活的感觉,并且投入感情在里面;他们也能把看到的人物作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来憧憬,让看到的人物的某个特点或者某种性格成为自己的特点或者自己的性格。《小熊维尼》中,无数小朋友都梦想成为小男孩,这样自己就能同维尼生活在一起了;而《星星狐的体验》中,小朋友除了畅想成为星星狐的朋友以外,还在潜移默化中接触了星星狐想成为的各种职业的人。

 

我个人非常喜欢星星狐这个角色的造型。充满圆滑曲线的Q感,女生代表色的粉色,以及标志性的脸颊上的黄色星星以及大尾巴,让它无论出现在何处都能非常突出并且亲和。当然,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以低幼受众为目标群体的形象,比如《天线宝宝》这个形象我就觉得非常丑甚至有点恐怖,但是小孩子却能从其身上准确识别出大头、大眼睛的婴儿特征,从而萌发出一种同化感——所以这个形象真正优秀与否,还要交给小孩子们去评判。

 

就《星星狐的体验》的低幼受众特点来说,我觉得一个小问题就是影片人物的动作节奏有些过快了。有些画面刚出现就闪过去了,有些动作的因果连接也过快,小孩子的思维可能会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