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动漫产信息和研究
本人影评入围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终评


经《中国艺术报》推荐,本人的动画影评《〈中国唱诗班〉:国产动画需要更多文气》,入围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终评。该文也是今年入围终评的157部作品中唯一一篇动画文艺评论。


以下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官方新闻:



经过近半年紧锣密鼓的规划、筹备、申报、审核、初评、复评等工作,近日,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复评结果新鲜出炉,结果要和大家见面啦!


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单位推荐为主,在此前设立的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长评)两个项目基础上,为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点击查看),增加了年度优秀文艺短评文章项目。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各直属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各团体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未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省级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各成员单位为本次推优活动的推荐单位,以名额推荐方式推荐。


此次推优共收到报送作品548份,其中著作62部,长评307篇,短评179篇,经过中国评协初步审核,共有496份作品符合要求进入复评,其中著作59部,长评275篇,短评162篇。经过复评委员会严格评审,共选出157件作品入围终评,其中著作18部长评89篇短评50篇






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

年度推优入围终评作品名单

(按作者姓名首字母排序)


入围终评著作名单(18部)


姓名

作品名称

陈旭光

《电影工业美学研究》

郭昭第

《理想·文献·社会》

贺桂梅

《书写“中国气派” :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

李   静

《更新自我:当代文化现象中的个体话语》

李   楠

《从“观看”到“观念”》

李超德

《高贵的单纯——艺术美学古今谈》

李新风

《日本四大美学家》

刘   建

《在世界坐标与多元方法中——中国古典舞界说》

马启俊等

《六安革命文学史》

孟凡玉

《民间仪式音乐与乡土社会秩序》

苗怀明

《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

慕   羽

《中国舞蹈批评》

王   艳

《面具之舞:白马人的神话历史与文化表述》

颜   敏

《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

杨吉平

《当代书法家批评》

张   燕

《江苏手工艺史》

赵炎秋

《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朱   康

《现实主义的变奏——当代视域中的文学批评与文化分析》


入围终评长评名单(89篇)


姓名

作品名称

白晓炜

与时代共舞,各民族同歌——大型演唱会《各族儿女心向党》述评

鲍震培

中华曲艺如何再创时代新经典

柴   莹

工业题材与杂技技巧的邂逅——评大型原创主题杂技剧《桥》

陈   琰

技术赋能下的红色经典跨媒介文本转化——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

丛治辰

父亲:作为一种文学装置——理解双雪涛、班宇、郑执的一种角度

邓添天

试析抗疫戏剧创作三道难题

丁   帆

重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大纛 ——重读《弗·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随想录

丁旭东

论中国“后新潮”音乐——基于对“中国民族交响乐协奏曲纽约展演”的专家研讨

董   超

朱   律

家国情与岭南风:舞剧《醒·狮》的民族审美建构

范   虹

后媒体时代电影叙事的越界美学研究

方冠男

《梅兰芳·当年梅郎》:全面贯通的生命通透

冯   莉

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实践与理论探索——以《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为例

付祥喜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窄化”现象

高   音

戏剧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以近年主流原创话剧为例

高俊虹

贾会利

张   乐

郭莹莹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抗疫防护设计新趋向

龚金平

在电影中聆听现实的低吟浅唱

桂兆海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辩证思维

郭   鹏

黑夜之光——疫情下的音乐事件与美学

洪子诚

红、黄、蓝:色彩的“政治学”——1958年“红色文学史”的编写

黄兆杰

超越“非院线电影”:网络视频的逻辑

霍俊明

《诗探索》与“朦胧诗”

吉云飞

制作起源:中国网络文学的五种起源叙事

贾磊磊

影意论——中国电影美学的古典阐释

蒋   磊

“后物质”世代的个体化困境——从家庭伦理剧看大众价值观的情感缺失

蒋文博

美术批评对革命圣地山水画的语法重构

金   浩

评杂技剧《战上海》:发挥杂技特色 讲好英雄故事

景俊美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滑稽戏——评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大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康   尔

聚焦曲艺性的系列追问

邝以明

印迹:晚清民国岭南印学的发展及其文化融贯

李   洋

艺术史及其三种可能——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一种思考

李   云

《泉》与《泉》的摄影图像——两种美国现代主义的表达

李清源

大陆命题下的海洋书写——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刍议

李一君

林吉安

跨国族群电影:越界的主体与新族群性的银幕书写——基于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的研究

李永忠

唐代草书的法脉与格辙

栗振宇

英雄叙事的文化使命——从话剧《深海》说起

廖夏璇

为乡土立传,为农民代言——陆军乡土题材戏曲创作研究

林   岗

论中国文艺批评标准的正偏结构

林   玮

论21世纪初中国城市电影的身体现代性

林蔚然

一切为了孩子——对现实题材儿童剧的思考

刘   军

思潮弱化与叙事转向:新世纪散文的基本面向

刘宏志

多重话语变奏中的打工者的多种面貌——初期打工文学中的工人叙述研究

刘加民

从抗战文艺到抗疫文艺,“振奋”是不变的主旋律

刘小龙

挑战“古典”:郎朗的“哥德堡”印象

娄    宇

赵美川

以科技艺术激活传统文化的共同记忆——第五届美术文献展评述

卢迎华

十字体——对丁乙创作历程的回顾性解读

鲁明军

“为艺术战”“形式美”与“意派”——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三个时刻及其关联

吕文明

文化传承与文艺创新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明   言

音乐评价体系构建试探

缪   贝

互联网语境下网络剧创作现状的批评

慕   玲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体多元”问题与共同体意识的形塑

农为平

在文明的视域之外——西南当代诗歌中的荒野镜像

彭正生

新世纪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四副面孔

饶曙光

立足现实·聚焦情感·不忘思辨 ——电视剧《山海情》的美学新范式和新美学范式

任文惠

中国经验的身体实践: 八十年代“中国现代舞”争鸣再审视

苏   娅

元代以前的乐舞身体疏义

孙向阳

中央文学研究所与作家培养

孙晓星

从“去政治化”的诗剧到“再政治化”的“重新社会问题剧”——以三版《雷雨》演出为例

唐东平

“导演摄影”考略

唐小林

小说家的“理想”不能漫无边际——以徐则臣的《北上》为例

陶赋雯

“后记忆”战争影像——被重构的历史记忆与迭代创伤

汪素芳

“摄影作为媒介”及其反思

王   丹

风景缘何这边独好?——中国电影在疫情后复苏的经验、价值与启示

王   敏

当代文学创作中民间立场的价值重估

王   焱

“毒鸡汤”咪蒙的升腾及覆灭——基于大众心理、价值体系与文化治理的考察

王雪瑛

文学的魅力与事外远致——钱谷融的人学思想与审美实践

王志亮

批判电视和电影——理解录像艺术的两种媒介视角及其当下困境

韦   铀

网络语境下网络文学的学术批评开展

卫   洪

文艺评论需要跟上自媒体的时代步伐

魏   锦

沈铁梅与川剧《三祭江》——兼谈戏曲的传统与创新

乌兰其木格

当代少数民族散文写作的创作理路及其问题——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五部获奖作品为中心

吴冠军

从“后理论”到“后自然”——通向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

吴筱燕

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价值探索的迷思与自觉

吴彦颐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理念更新与理性重建

项   阳

建立体系观念,整体认知中国传统音乐创制理论

徐   勇

“寻找主题”与当代文学“自我构型”的变迁——兼论“全球化语境文学”

许华飞

“主旋律”展览,如何脱颖而出?

阎小鹏

为民族精神元气护法问道——《敦煌本纪》的历史理性与诗意情怀

颜水生

史诗时代的抒情话语——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诗词、歌曲与风景

杨丹丹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概念与“新文学”的经典化

杨莉莉

深圳纪实摄影四十年:超级城市化下的叙事与趣味

余岱宗

论汪曾祺故里小说的气氛审美

张   伟

百年耕耘、中国气派与当代繁荣——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回望与当下反思

张   颖

19世纪法国美学中的表现与同情

张春梅

郭丹薇

网络拟古世情小说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空间

张素丽

“盖着鲁迅思想的印章”——论裘沙、王伟君夫妇对鲁迅杂文的图像建构

赵丽瑾

戳破“饭圈”幻象

周   耘

论音乐传统的延续与传统音乐的变迁

周保欣

“名物学”与中国当代小说诗学建构 ——从王安忆《天香》《考工记》谈起

周珉佳

中国剧坛的“后布莱希特时代”: 兼谈《伽利略传》对当下国剧创作的启示



入围终评短评名单(50篇)


姓名

作品名称

白   浩

以生活洪流的大流量战胜娱乐至上的小流量

白雪生

人民视角 国家仪式 青春和声——天安门广场献词文化阐释

陈建忠

铭记百年征程 一路百花迎春——观中国文学艺术界二〇二一春节大联欢

陈俊池

主旋律创作如何抵达年轻观众?——从电视剧《觉醒年代》获好评说开去

崔   凯

新时代新曲艺要引领新风尚

范建华

脱贫攻坚主题性影视创作也需要艺术性升华

范建民

作茧自缚与突围挑战 ——也谈“征文体”诗歌

封文慧

多方角力中的儿童文学禁忌话题书写 ——从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谈起

付玲玲

摄影:复制与社交

顾亚奇

传承家风家训,点亮时代灯塔

韩思琪

“她题材”崛起照见了什么?——从热播剧《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看女性视角影视创作

黄剑武

书法艺术需在跨界中传承与革新

江   帆

“十四五”规划视域下对东北民间文艺发展的思考

姜   明

警惕网络审丑碾压公序良俗

蒋慧明

“云端”上下,相声何为?

金   钢

进城与出城——读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

金   宁

返回现场:重建批评对文艺实践的关怀和引领

孔繁明

乡村墙绘的审美思考

李   立

网络文艺评论的学风问题

李   强

为什么网文界认为黄易是网络小说的鼻祖?

李有军

当前文艺评论的几点思考

李跃森

《觉醒年代》是知识分子心灵史,更是中国文化精神蜕变史

李云雷

脱贫攻坚战的诗意与新时代诗歌创作

梁少锋

震撼与思考——大型杂技剧《化·蝶》观后

凌孟华

抗战文学新史料:非文学期刊的再发掘

刘   妍

在“科学的诗意”中呈现时代的镜像——读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

卢   辉

及物性·亲切感·“腕力”——对当下新诗写作的观察

马   健

扶持地方画派不宜纳入发展规划

毛小雨

学术是条布满荆棘与蔷薇的路——关于戏剧学研究与教育的思考

逄春阶

问问自己凭借什么吃饭养家

裴亚莉

电影《柳青》:生活和艺术的双重锤炼

秦兰珺

“情感滤镜”效应——《你好,李焕英》口碑为什么这么好?

宋   磊

《中国唱诗班》:国产动画需要更多文气

苏   勇

人民性抒写的有效探索

苏妮娜

了不起的女性写作什么样——读多丽丝·莱辛《到19号房间去》

孙惠柱

戏台上的“前浪”与“后浪”

吴   媛

“战争”隐喻下的疫情叙述

吴长青

重提网络文学批评的有效性

徐   迅

他们能听到地心的蛙鸣——读三位当代煤矿工人的煤炭诗

杨明品

《湾区儿女》:宏大叙事中的烟火味

杨宇全

既要“专家” 更需“通才”

易文翔

经典形象重构与多元审美“对话”

袁   洁

被“拔苗助长”的专题摄影

张   萌

当代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的启示

赵   娜

一片芳草无穷碧 ——读昌耀《一片芳草》

赵振杰

乡村题材创作:拿出反映时代巨变的文学表达

郑慧慧

新时代农民的舞蹈“表达”

周清叶

情满于山 意溢于海

周晓薇

“江南小剧场”:文化传承的丰厚土壤

周志雄

量化指标能否称出网络文学的“斤两”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涵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共12个艺术门类,旨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精神,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16年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五届(点击查看)。为规范评审流程,今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啄木鸟杯”推优活动组织委员会,并下设初评审核小组及复评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组委会从评委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聘请知名文艺评论家、艺术家担任复评委员会委员,聘请各相关艺术门类的权威专家担任终评委员会委员,以非集中评议和集中评议方式进行评审,中国文联机关纪委工作人员参加并全程监督相关评审。


据悉,本届推优终评评审会计划于12月上旬进行,届时将推选出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5部左右、年度优秀文艺长评文章20篇左右、年度优秀文艺短评文章10篇左右。最终推优结果发布大会将视疫情防控情况于2022年初择机举行。欢迎大家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