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修改后发表于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如果说《长安三万里》是一部接天气的作品的话,那么《茶啊二中》就是一部接地气的电影。影片虽然具有浓厚的东北地域性,剧情也有夸张成分,但那学校、那操场、那教室、那桌椅、那黑板报、那宿舍、那老师和同学、甚至那校园门口的小卖部和小吃店,无不勾起了很多观众的青春回忆。
中国少有校园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动画电影。我们似乎更习惯在神话故事中去寻找那些顶天立地的超级英雄,却往往忽视在我们生活周围那些真实存在的平凡荣耀。当《茶啊二中》提示并带领我们回归现实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身边的感动才是最能改变我们的东西。
身体互换其实并不是什么太特殊的梗,但它每每能产生奇效,就是因为伴随着互换,除了那一通通由于身体不适应、角色不适应而带来的搞笑以外,还有换位思考后彼此的理解,以及了解到对方平日里难以被洞察的艰辛与不易。
身体互换给了老师与学生相通心意一个契机。严厉可怕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心一意为了学生的,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抛弃任何一个。淘气叛逆的学生,也绝不是没有荣誉感,只要让他们发自心里的认可,他们也会是最讲义气和值得信赖的。
影片兼具幽默与讽刺的特征。一方面,它融入了东北人特有的喜剧天赋,人物形象和表情设计很有漫画特色,语言和动作都突出一种幽默质感,追车戏、女生打呼噜、为死去的蜘蛛立碑等等趣味情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影片也适时夹杂了一些辛辣讽刺的佐料。比如主科随意占课,以及校长的功利主义思想,他甚至主张对所谓的差班“抛弃一下没关系”。如果说主人公王强是叛逆的,他敢逃课去网吧,敢坐在校长的位置上喝茶,敢于挑战老师权威的话,那么影片最后的公开课无疑也是一种对教育评价机制权威的挑战。金色阶梯教室里评判者高高在上,课堂现场仿若一场“表演作秀”,这种优秀教师的教育评价方式发人深省。
师生主题的作品往往最终不是写怎么教书,而是写怎么育人。这里有一个恒定的公式,如果老师给学生们的是无私的爱,那学生终有一天会回馈老师一种肯定。这种肯定不一定会全都转变为好成绩,写在亮丽的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上。但它绝对会化作一种情感,写在他们的心里,成为伴随并改变他们一生的正能量。
对于老师来说,分量最重的奖状就是学生的肯定。《茶啊二中》将这种肯定设定为一张由全体学生签字的优秀教师奖状,虽然奖状是简陋的,但它带给观众的感动却是无比厚重的。
当然,影片在体现出创作诚意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改进之处。
首先是噱头的安全性有待提升。作为一部公映电影,以动作噱头的方式出现火烧头发、上吊这些情节是很不合适的,它很有可能被未成年人效仿。影片中有个情节,石老师换到学生身上,拿起剪刀,以要剪自己头发来威胁人,这个做法是极不妥当的。这也是一个危险行为。虽然要剪的是头发,但本质上还是自残。
其次是人物刻画有待提升。特别是石老师为什么值得学生们回馈以肯定还需要更多事例的支撑。影片中,王强只是在互换身体后了解到石老师一直没有抛弃自己的班级,在细致地备课,可单单这一点是不够的。与《烛光里的微笑》这样正面表现老师的影片相比,石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显然不到位,不然也不会对学生宿舍的情况颇感意外了。
再次是对一些细节的创作把握有待提升。比如最后的公开课是一个重场戏,石老师赶来上课的一幕是重中之重。如果在她的脚迈进公开课大门时给予脚与门线一个特写,同时在前期她在二中教室上课前脚迈进房门时也做一个特写,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照应,体现出这次迈进课堂的不同寻常。其实这个门线特写在很多外国影片中比较常见,比如《怪兽大学》《疯狂元素城》等等,常用来表现主人公怀着某种特殊心情来到一个新的地点开启新生活。我们的创作者要善于从这些影片中借鉴好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在创作阶段通过增加剧本医生的环节来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