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第六本专著《中国动漫产业评论:2016-2020》由中国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本书是在“十三五”时期收官之年推出的一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成就、案例事件、行业趋势、信息数据的专著,也是国内首部动漫产业评论类图书。
全书共计38万字,收录了我在“十三五”时期撰写的动漫产业评论文章150多篇,分为行业·研判、创作·趋势、事件·案例、海外·合作、政策·建议、发言·采访、信息·数据等七个篇章。
本书汇总的部分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数据是首次公开发布,对此后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多篇文章修改后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发表。
自序:做接地气的动漫产业研究
对于动漫,我其实是一个外行的爱好者:不会画画、不会用动画软件,也没学过导演编剧,但我喜欢看各种动画。2005年,四年本科生涯结束之后,我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转到新闻与传播学院去读研究生。为何弃工从文?是源于我心中一颗小小的火苗——为什么美术片时代以后的中国动漫总是不被待见、好像老是发展不起来呢?我想要研究它,改变它。
2008年,我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内容是对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这一政策的效果评估。这个选题在当时挺敏感,即使到现在依然很难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评价。后来,论文经丰富完善后出版成书,名为《保护与迷失:中国电视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也成了国内第一本动漫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专著。
在读研期间,我把动画理论研究分为本体论研究、史论研究、创作艺术与技术研究、动画批评、产业研究五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写过有关论文。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到邻近的动漫大国日本继续学习深造。去日本之前,我特地请教了因写毕业论文而结识的一位政府部门领导:应该把方向专注在哪里?得到的回复是:小宋,你对动画的各种研究都不错,但将来更重要的应在产业方向。
这几句话让我更加明确了聚焦所在。那时候的我已经隐约觉得,中国动画经过上世纪90年代海外动漫的冲击,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艺术根基,要想再现辉煌首先需要构建自身的审美和符号体系,但要想从艺术上引领和改变中国动漫现状谈何容易,反倒是从市场、产业、资本的角度更快捷也更容易见效。
研究要分主次,当产业进步了,自然会对内容创作有牵引力,会拽着艺术去适应其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每周收集海外动漫产业信息,编写“动漫产业信息周报”发表在自己的博客(后来是微信公众号“动漫产业信息和研究”)上,至今已坚持了11年多,共推出570多期。
2010年,从日本回国后,我写了《解码外国动漫》一书,同时着手建构卡通形象营销理论,直到2014年推出《卡通形象营销学》一书。在2010年至2013年为《文化月刊-动漫·游戏》杂志工作那段时间里,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动漫行业的方方面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动画学会这个全国知名的动漫行业组织,使自己的研究宽度和深度得以扩大和加深。
那时还是电视动画的兴盛时期,但很快,网络动漫就后来居上,声势和影响盖过前者,同时,动画电影市场也在扩大,中国动漫产业在一两年内完成了因媒体时代改变而出现的重心转移。我也将自己在动漫方面的关注点聚焦在几个问题上。
第一个问题是评价机制。一部动画片好不好,不应单纯地由官方评奖体系说了算,政府、专家、市场都应该体现出话语权。2012年,我发起创立了国内首个动画影评人组织——动画影评俱乐部。我自己一直有写影评的爱好,不知不觉几年下来写了近400篇动画影评,我把他们集结成册出版,名为《动画赏:与梦想合影》。我发现影评人在评论中对动画影片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前置到剧本创作环节,为片子提供创意诊疗,担起“剧本医生”的角色,发挥出影评更大的功能。后来,我们为《魁拔》《神秘世界历险记》等10多部影片提供了剧本咨询。我想,随着中国动漫产业从量增进入质增阶段,精品的孕育必然离不开“剧本医生”这一环节。
第二个问题是受众反馈机制。应该怎么看待一部动漫作品?票房高、收视率高、点击量高,观众的评价就一定高吗?“三高”动漫作品的评论区可能是骂声一片啊。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受众反馈的采集机制,并让那些反馈信息向上影响到创作环节。为此,我连续做了几年全国动漫受众品牌认知和消费行为调研,收集相关数据。比较遗憾的是,这项定量研究因为缺乏经费支持没能坚持下来。
第三个问题是卡通形象营销。我认为随着动漫文化在中国的普及,用卡通形象为企业的产品、服务、品牌进行营销的市场机遇将会全面来临。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卡通形象营销的前景将无比巨大,目前,这还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后来到了中国动漫集团,在庹祖海董事长的推动下,卡通形象营销理念得到较大的普及,不仅“形象营销”四个字被写入《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样的政策文件,还组织了多届中国卡通形象营销大会,宣传推介了100多个卡通形象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案例。2019年底,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推出了国内首部专门讲解动漫+旅游的专著《当动漫与旅游牵手》,该书的副标题就是“卡通形象营销@旅游”。
第四个问题是品牌价值评估。一个动漫形象、一部动漫作品到底值多少钱,资本需要评估,企业也需要自知,而国内目前还缺乏有公信力的评估体系。一个形象在今年值500万元,明年想让它值5000万元,应该怎么设计成长路径?这方面也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想要评估好品牌价值,就要把评价机制建立好,也要分析众多案例提出模型,定性和定量缺一不可。工程量虽然好大,但我想这将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五个问题则是要回归创作本身。说一千道一万,动漫作品的创作到底有哪些规律。我持续多年对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及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动漫作品从注意力作品向情感力作品转移的观点。近年对民族动漫、网络动漫、国风动漫等热点话题都撰写了文章。我还把对动漫类型片研究、创作规律分析的收获和所得做成了短视频栏目“宋天师聊动漫”,在腾讯企鹅号、B站、知乎、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喜马拉雅等平台传播。上线一个月已经有了10余万次点击。
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我不断整合着国内外的信息。通过大量的阅片,我时刻感受着中外动漫作品跃动的脉搏。通过大量的企业接触,我感受到从业者最实际的想法,他们更加关注模式、案例、政策、趋势这些话题。通过大量的思考和撰写,我也力图提出自己在作品创作、企业运营、政府决策等方面的建议,将自己对动漫产业的观察、判断留在市场中去检验。
于是有了这本《中国动漫产业评论2016-2020》。它是我“十三五”时期所撰写的动漫产业评论方面的文章汇总,也有一少部分2015年我所撰写的、在今天产业看仍然适用的文章,还有一部分是我近年来在一些论坛和研讨活动上的发言记录,以及我所收集的相关产业数据信息。我也希望这样的汇总能够每五年进行一次,这样一来,它将不仅能记录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也将记录我个人动漫产业研究的历史。如果动漫从业者、动漫专业的师生、爱好者们从中能获得任何些许的参考,我都将感到格外的荣幸。
谁叫十五年前的那个不会做动漫的青年,义无反顾地投身了动漫行业了呢?当时抑或是现在,我的初心或许都从未改变过,那便是:想做一辈子接地气的动漫产业研究。
宋磊
目录
第一篇 行业•研判
第二篇 创作•趋势
第三篇 事件•案例
第四篇 海外•合作
第五篇 政策•建议
第六篇 发言•采访
第七篇 信息•数据